联系电话
首页 ISO20000 ISO20000标准介绍
新闻动态推荐
热点文章推荐

ISO/IEC 20000 变更与发布流程的区别

1. ISO/IEC 20000变更流程

1.1 变更管理目标

ISO/IEC 20000-1:2018标准中,变更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对所有变更进行有效控制,以减少变更带来的风险,提高变更实施的成功率,减少服务中断或质量问题,支持组织的持续改进,确保服务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变更管理通过标准化流程、有效的风险控制、持续改进等措施,帮助组织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和技术环境。

1.2 变更流程关键环节

变更管理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变更的提交与评审:所有变更请求应经过正式的提交和记录,通常包括变更请求的背景、目标、范围、影响等信息。评审通常由变更管理委员会(Change Advisory Board, CAB)来执行,以确定其影响范围、优先级和风险。

变更的分类与审批:对变更进行分类(如标准变更、紧急变更等),并根据其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确定审批流程。对于不同类型的变更,可能需要不同层级的审批。例如,重大变更可能需要高级管理层的审批,而常规变更可以通过自动化流程快速批准。

变更的实施:在变更批准后,实施阶段应该包括详细的计划与沟通,以确保变更过程透明、可追踪。变更实施应该遵循预定的时间表,确保对现有服务的影响最小化。

变更的验证与关闭:实施完变更后,应该验证变更是否按预期成功实施,是否达到了目标。变更完成后,应进行关闭操作,记录变更的结果,分析变更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后期跟踪。# 2. ISO/IEC 20000发布流程

2.1 发布管理目标

ISO/IEC 20000-1:2018 中的发布管理旨在确保信息技术服务的新版本(包括软件、硬件及配置项)能够按计划发布并顺利部署到生产环境中,且不会对现有服务产生负面影响。其核心目标是确保所有新发布的版本都符合质量标准并且在实施后能稳定运行,从而支持组织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体目标包括:

保证服务的高质量:确保所有新版本的软件、硬件或配置项符合既定的质量标准,并经过充分测试。例如,通过严格的测试流程,确保新版本的功能、性能和兼容性符合要求。

减少对现有服务的影响:通过有效的规划和协调,确保发布过程不会对现有服务造成中断或问题。例如,通过在非业务高峰期进行发布,减少对用户的影响。

支持持续交付和改进:通过持续、稳定的发布过程,支持组织的持续交付能力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例如,采用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CI/CD)的方式,缩短发布周期,提高发布的频率和质量。

优化资源使用和时间管理:通过精心计划和管理发布过程,确保资源的高效使用并最大限度减少发布过程中出现的突发问题。例如,合理分配人力和物力资源,确保发布过程顺利进行。

2.2 发布流程主要活动

ISO/IEC 20000-1:2018 对发布管理过程提出了以下关键要求和活动:

发布计划:发布管理过程应首先包括发布计划的制定。计划应涵盖计划的发布时间和阶段性目标、需要发布的配置项、版本和服务组件、发布的具体流程和责任分配、发布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及缓解措施、发布后的验证、监控和回滚方案等。例如,制定详细的发布时间表,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和责任人,确保发布过程有序进行。

发布版本控制:发布管理应确保所有发布的版本得到控制和记录。包括对每个发布版本进行编号和标识,以确保所有配置项、变更和发布版本可以追溯;以及记录每个版本的文档、说明和变更记录,以便后续审核和追踪。例如,通过版本控制系统,对每个版本进行唯一标识和详细记录,方便后续的查询和管理。

测试与验证:在发布之前,所有新版本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和验证,以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这通常包括功能测试、兼容性测试和回归测试。例如,通过功能测试验证新版本是否满足业务需求和技术要求;通过兼容性测试确保新版本能够与现有系统兼容,不会引起其他配置项或系统组件的冲突;通过回归测试验证新版本的变更是否引入了其他不期望的负面影响。

发布准备与发布:发布准备阶段包括对所有相关资源的确认、环境准备以及支持人员的培训。发布管理应确保发布过程中的所有活动都有明确的步骤和责任分配,确保发布前的基础设施、环境配置和工具已经准备好,并对涉及的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知道如何处理发布过程中的问题。发布阶段主要包括按计划进行版本发布,确保发布后的服务和组件符合预期,并且没有对现有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发布后的监控和支持:发布完成后,发布管理应进行持续监控,确保新版本能够顺利运行,并迅速响应任何潜在问题。包括对发布后的服务进行实时监控,确认其稳定性和性能;收集用户和技术团队的反馈,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如果新版本出现重大问题,可以启动回滚计划,将服务恢复到发布前的状态。

发布关闭与评审:在发布完成后,进行发布关闭和后评审工作。包括确保所有的文档和记录都已经更新,版本控制、变更记录都完整;对发布过程进行评审,总结经验,识别过程中的瓶颈或不足,确保未来发布更加顺利;以及对发布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分析,并进行必要的持续改进。# 3. 变更与发布流程区别

3.1 管理侧重点差异

变更管理与发布管理在 ISO/IEC 20000-1:2018 标准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两者的管理侧重点存在明显差异。

变更管理侧重于风险控制与影响评估:变更管理的核心是确保变更在受控状态下进行,减少变更带来的风险。其重点在于对变更请求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变更的必要性、影响范围、优先级以及潜在风险等。例如,对于一个涉及关键业务系统的变更,变更管理委员会(CAB)会详细分析该变更可能对业务流程、数据完整性、用户操作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缓解措施。变更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严格的审批流程和风险控制手段,确保变更不会对现有服务造成不可接受的影响。

发布管理侧重于版本控制与质量保证:发布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新版本(包括软件、硬件及配置项)能够顺利、稳定地部署到生产环境中,并符合质量标准。其重点在于对发布版本的控制和验证,确保每个版本都经过充分测试,能够与现有系统兼容,并且在实施后能够稳定运行。例如,在软件发布过程中,发布管理会严格把控版本的编号、标识和记录,确保每个版本都可以追溯。同时,通过功能测试、兼容性测试和回归测试等多种测试手段,验证新版本的质量,避免因版本问题导致的服务中断或性能下降。

3.2 流程环节不同

变更管理与发布管理的流程环节也有显著的不同,这些差异体现了两者在实际操作中的不同关注点。

变更管理流程环节

变更提交与评审:变更请求的提交是变更管理流程的起点,通常由内部员工、用户或客户发起。变更请求需要详细记录变更的背景、目标、范围和影响等信息。随后,变更管理委员会(CAB)会对变更请求进行评审,评估其影响范围、优先级和风险。例如,对于一个涉及系统架构调整的变更,CAB 会分析该变更对系统性能、数据安全和用户操作等方面的影响,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评估或调整。

变更分类与审批:根据评审结果,对变更进行分类,如标准变更、紧急变更等,并根据其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确定审批流程。重大变更可能需要高级管理层的审批,而常规变更可以通过自动化流程快速批准。例如,一个紧急的系统漏洞修复变更可能需要立即启动审批流程,以确保尽快解决问题。

变更实施:变更批准后,进入实施阶段。实施阶段需要详细的计划和沟通,确保变更过程透明、可追踪。变更实施应遵循预定的时间表,尽量减少对现有服务的影响。例如,在实施系统升级变更时,需要提前通知用户变更的时间和可能的影响,确保用户能够合理安排工作。

变更验证与关闭:变更实施完成后,需要验证变更是否按预期成功实施,是否达到了目标。验证完成后,进行变更关闭操作,记录变更的结果,分析变更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后期跟踪。例如,对于一个功能改进变更,需要通过测试验证新功能是否正常工作,并记录测试结果和用户反馈。

发布管理流程环节

发布计划:发布管理的首要步骤是制定详细的发布计划。计划应涵盖发布时间和阶段性目标、需要发布的配置项、版本和服务组件、发布的具体流程和责任分配、发布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及缓解措施、发布后的验证、监控和回滚方案等。例如,制定一个软件发布计划时,需要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和责任人,确保发布过程有序进行。

发布版本控制:发布管理需要确保所有发布的版本得到控制和记录。对每个发布版本进行编号和标识,确保所有配置项、变更和发布版本可以追溯。同时,记录每个版本的文档、说明和变更记录,以便后续审核和追踪。例如,通过版本控制系统,对每个版本进行唯一标识和详细记录,方便后续的查询和管理。

测试与验证:在发布之前,所有新版本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和验证,以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测试通常包括功能测试、兼容性测试和回归测试。例如,通过功能测试验证新版本是否满足业务需求和技术要求;通过兼容性测试确保新版本能够与现有系统兼容,不会引起其他配置项或系统组件的冲突;通过回归测试验证新版本的变更是否引入了其他不期望的负面影响。

发布准备与发布:发布准备阶段包括对所有相关资源的确认、环境准备以及支持人员的培训。发布管理应确保发布过程中的所有活动都有明确的步骤和责任分配,确保发布前的基础设施、环境配置和工具已经准备好,并对涉及的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知道如何处理发布过程中的问题。发布阶段主要包括按计划进行版本发布,确保发布后的服务和组件符合预期,并且没有对现有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发布后的监控与支持:发布完成后,发布管理应进行持续监控,确保新版本能够顺利运行,并迅速响应任何潜在问题。包括对发布后的服务进行实时监控,确认其稳定性和性能;收集用户和技术团队的反馈,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如果新版本出现重大问题,可以启动回滚计划,将服务恢复到发布前的状态。

发布关闭与评审:在发布完成后,进行发布关闭和后评审工作。包括确保所有的文档和记录都已经更新,版本控制、变更记录都完整;对发布过程进行评审,总结经验,识别过程中的瓶颈或不足,确保未来发布更加顺利;以及对发布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分析,并进行必要的持续改进。

4. 总结

ISO/IEC 20000 标准中的变更管理与发布管理虽然都服务于 IT 服务管理的高效运行,但二者在目标、流程和侧重点上存在显著差异。变更管理聚焦于风险控制与影响评估,通过严格的审批流程和全面的评估,确保变更在受控状态下进行,减少对现有服务的潜在负面影响;其流程涵盖变更的提交、评审、分类、审批、实施、验证与关闭,贯穿变更的全生命周期。而发布管理侧重于版本控制与质量保证,致力于确保新版本顺利、稳定地部署到生产环境中并符合质量标准,其流程包括发布计划、版本控制、测试验证、发布准备与执行、发布后监控与支持以及发布关闭与评审,强调对版本的严格把控和质量验证。在实际应用中,变更管理与发布管理相互配合,共同保障 IT 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支持组织的持续改进和业务发展。

分享到:
收缩

  • 付老师:业务咨询
  • 简老师:业务咨询
  • 金老师:业务咨询
  • 徐老师:业务咨询

  • 技术支持

  • 010-83607858
  • 010-83683376